2014年3月24日 星期一

【從0323台中市民廣場的光明到0324台北行政院的黑暗】



今天在勤美誠品前的市民廣場,三千人聚集在一起只為了替在台北的學生與民眾加油,服貿這個議題說了這麼多天,知道的人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人還是不知道。但是,願意走上街頭,親近台灣的人越來越多,所以我覺得如果能多做一點就是一點,如果能夠幫助任何一個人提昇民主素養與價值,我願意去做,這也是我這幾天都花時間關心,發文最主要的動力。別問台灣替你做了什麼,先問問自己可以為台灣的未來做些什麼。接下來,我要把我今天在市民廣場上說的話以及在小組討論裡分享的內容逐字打出,陪伴那些遭受國家暴力的人們,用我自己的力量捍衛民主。

我昨天晚上從台北回來,想跟大家分享在那邊所看到的景象,在立法院的外面可以看到有秩序的糾察隊與人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裡,充滿著溫和與理性。更重要的是,你會看見物資與人力的流入,這很重要,為什麼呢?因為這代表著這次的活動不只是學生的聲音,而是人民的聲音,所以沒有辦法參與的人們提供物資,可以出力的人到了現場。但是馬英九看不見,你有事嗎?

在台北,因為資源豐富,所以我有幸上了幾位老師的課,這裡用教條式的方法跟大家說明,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理解服貿的背後意義。第一,整個服貿的審議過程並不經由正當的程序,而是走制度上的漏洞,當政府不具正當性的時候,怎麼能夠以正當性來要求學生離開呢?第二,來自香港的老師分享,中國的資本主義不是過去我們所熟知西方的資本主義,他並不會想要幫助當地產業成長,他們是『粗獷的資本主義』,目的就是要來把你吃乾抹淨。第三,自由貿易協定正常來說可以創造商品、資本、人員的流動,但是以我們對中資的認識,這樣的資本只有可以是大資本、高端份子,是所謂有能力移動的人,因為我們的制度有缺陷,所以我們更該反對制度上的缺陷。第四,當政府追求經濟成長的同時,我們該追求效率與公平的合理實現,效率就是指GDP,而公平就是指所得差距,當政府提出0.01的成長,他是否知道如果中資進入會讓台灣的貧富差距到怎麼樣的地步

社會議題近來來持續發燒,自從樂生、大埔、反核到服貿,人民意志在在的展現,而領導者卻充耳不聞,我們該怎麼辦?請大家要關心政治,如果要改變這個狀況,我認為可以從底下三個步驟進入,第一,在不分區立委選給其他勢力的小黨,讓他們有能力在國會牽制大黨,特別是執政黨;第二,出錢出力給非營利組織(NGO),因為他們才是可以隨時隨地幫我們監督法案的人們,因為媒體和民意代表已經失去作用,所以我們必須倚賴NGO幫忙審視政府;最後是上街頭,當台灣民主還有缺陷的一天時,我們要持續發聲、持續關心、持續上街,讓政府知道一旦他們做不好,人民是會走出來表達自己的意見的。

以上是今天在市民廣場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接著活動是小組討論,主辦方提出兩個問題要我們去討論。第一,台灣經濟如果受到拒簽服貿而無法提昇時,優勢是否流失,我們的產業該怎麼辦?第二,社會議題產生之後,要如何延續?在場的民眾一半是學生,一半是社會人士,主持討論的工作則落到了我身上,其實整個討論有點變成我向參與討論的人們說明問題,然後他們提出問題我再解答,如果不是問題則變成是分享與討論。

針對第一個問題,我首先說明中資所帶來的假投資移民是什麼狀況以及中資掏空本土產業的方式,藉此能夠讓民眾知道服貿在經濟背後所隱藏的政治目的。在這我也簡單舉例說明,假如中資在台投資30萬美元,他可以派兩名管理人員以及一名專業技術人員,三人又可攜家帶眷合計共九人,平均來台一個人只需要100萬台幣。另外在專業技術人員上的認定,政府提出的是利用薪資來界定是否為專業技術人員,在此就想到今天馬英九說要讓台灣的年輕人也可以到對岸去獲得高報酬,就不免提出疑問,為什麼你不要利用高薪資讓自己國家的專業人才留在台灣努力,而是把他向外推?再來則是中資要如何用大資本跟本土產業做對抗,以美髮業為例,他可以在台人自有旁開一家新的,利用削價競爭先毀滅該地的美髮業,等到當地美髮業消失時,就可以開始收割這個地區,自定售價或者是直接撤資到其他地方繼續毀滅美髮業。在討論的時候,大家不免會擔心我們該用什麼態度去面對自由貿易協定,我特別指出,由於今天我們的對象是中國,他們從未放棄統一,所以我們要特別擔心協定上的內容,特別是逐字逐句的檢查以確保台灣人的利益,當然在場的朋友們也有提出擔心的地方,如可跨境操作的金融業、人民幣的滲入、中國資訊的操控等。

我的重點其實擺在第二個問題,因為這才是公民社會的價值,內容跟我這幾天的文章頗為雷同,加入了許多實作方式與舉例。今天的社會運動跟過去的不一樣就是在群眾的組成複雜,為什麼呢?因為現在的人們對政治反感、媒體墮落、政府愚弄百姓等,所以一旦社會上有議題產生,弱勢團體就會彼此合作,除了結合資源外最重要的是,這樣才可以獲得民眾的關注。今天你要怎麼去延續你的關心,首先就是要主動了解議題,一旦你自己了解之後你自己就會知道該支持還是該反對。如果你今天支持,你就要把自己的關心持續下去,因為你會擔心他們是不是會騙人,如果騙人你會很丟臉,所以你要持續關心;如果你反對,你就要持續監督,因為你要抓到他們的小辮子以證明你才是對的。我想表達的是關注不是一時,而是持續不斷。再來就是回到第四段所提到的,利用不分區立委來監督國會,這樣會產生替人們服務的國會,然後透過這樣的國會去監督政府,會得到廉能的政府,當然,因為我們有這樣的公民素養,所以就會選出一個有用的總統。在這樣的民主社會誕生前,我們都要不斷的上街,讓政客與官僚都可以知道人民是不可以隨便欺瞞的,最終目的都是要讓台灣更好。

今天晚上回家之後,發現政府利用人民所賦予的權力在毀滅民主價值,實感痛心,我必須要說明,我是經過思考才決定支持退回服貿、建立監督制度這個訴求。我尊重支持服貿的人,但我對於支持國家機器展現暴力的人感到遺憾,今天你所身處的民主社會就是當初的學生利用生命去爭取來的,你可能沒有經歷過那時的戒嚴社會,所以無法了解對抗威權政府需要多大的勇氣與犧牲的決心。所以我建議你去現場體驗看看吧,去了解台灣的歷史吧,去讀民主法治的書吧,去換個角度想吧,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權利是必須靠自己去爭取的!別再使用那樣不文明、不民主的語彙了,學生今天實現的就是因為我們是民主國家才得以實現,政府今天採取的就是威權國家才有暴力行為,如果你願意捍衛民主,你可以自己修改我的文字,或者是自己分享你的想法,當他們都在用血肉救台灣的同時,打字、說話很難嗎?

2014年3月14日 星期五

【愛在黎明破曉/巴黎日落/午夜希臘時 Before Sunrise/Sunset/Midnight】

文青口袋必備愛情電影,這樣形容這三部曲未免太過矯情,畢竟1994年那時,沒有人會文青長、文青短的去表述小眾電影。花了一夜把三部曲一次看完,彷彿自己也橫跨過這二十年,經歷過了對社會的衝突、女性主義的高漲、環境問題的重視,最重要的是跟Jesse和Celine一起談了場戀愛。

愛情這個議題亙古以來就是個大哉問,電影中的角色用最簡單的二分法幫我們釐清,應該說是用我們熟知的語言,即是男性跟女性的觀點去各自表態,並且隨著時間軸的流動去證明男女關係的維持是伴隨著堅持抑或是捨棄?當Jesse邀Celine在維也納下車時,兩人的對話就不時利用『你們男生總是這樣』、『我們女生則是這樣』一連串的投射作用,試圖去獲得對方的認同,即便明知道不可能,而自己也是因為這樣才被對方所吸引,進而產生了交流。在無需負責任的前提下,這段關係被各自激化,浪漫的因子充斥在每件事上,即便對方有些行為不那麼討喜,卻在動物的本能下,自動選擇無視或包容,而自己則是在這樣的進程中,體認到原來自己可以追尋這樣的兩性關係。直到日出前夕,天真的兩人許下了六個月後再見的承諾,佐以年輕人自以為的自信(用美好的詞藻包裝過),留下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


在廣受好評的情況下,男女主角和導演一同編寫了續集,或許是因為電影的時間跟現實生活相互對應,男女主角在這段時間也可能有了更多人生的歷練,在第二集的角色顯得更加立體,會讓人更知道Jesse和Celine兩個人在九年前的邂逅後,那一晚對其人格的養成佔據了什麼樣的地位。在九年前的十二月,Celine因為祖母去世無法前去維也納赴約,而Jesse的獨自赴約因為兩人沒有留下任何聯絡方式,在各自的心中留下了種子,在九年後的重逢下變成了『如果...,會不會就...』的想像。一整部電影直到坐上交通車後才開始有所進展,從最初雙方的猜忌與避而遠之的感情問題,在Celine對自己失敗的感情潰堤陳述下,兩人才知道,原來不只有我是不開心,經過那一夜,又經過了九年,彼此仍然是互相需要,當時的美好回憶再現。

愛情就是在求個互相了解,有人知道你為何流淚、為何感動,你也會主動的想猜測對方的喜好及想法,蹦的一聲,原來她也跟我一樣,原來不只有我在等待,何其快樂的故事又再度留下一個開放式的結局。

又過了九年,Jesse和Celine終於共組一個家庭,有一對雙胞胎女兒,以及與他人無異的家庭問題。第三集的故事隨著年齡增長,不再具有那麼多的巴黎氣息,取而代之的是感情維繫的問題,兩個人在一起七年之後,要面臨到工作與家庭(Jesse還有個與前妻生下的兒子)之間的問題。每天依然是24小時,卻要和許多角色去分享,配合著不一樣的職稱還有許多相對應的責任。當你開始覺得不愛對方的時候,是為什麼呢?Jesse和Celine的深度是配合兩性對愛情的觀點去加以建立,在這一集多了許多配角讓兩性的立場多了些廣度,可以從中得到更多的理解(我想表達的是,其實他們說的,我們也曾說過,我們也會懂過)。衝突在一連串的對話中展現,兩個人的問題也因此開始放大,最終留下的僅剩『結束』還是『繼續』兩個選項,其實我們沒有不愛,只是忘記了愛對方什麼罷了。


天助自助者,對於感情更是如此,我認為一段感情的長久如同添柴火般,在適當的時候總得加點新的木柴,雙方的目標更應該隨著角色的不同加以更動,當柴火灰白時,想想當初點燃的原因,是否又該和對方談場戀愛,或許該回到維也納去也說不定。如同原聲帶裡Still There,Still There這首曲子,出現在夕陽落下時,即便日落,太陽仍然在那。

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

【專輯中的過場與引言】

有時候專輯中除了一般帶有人聲的歌曲外還會有一些引言跟過場,通常會以「intro」、「Interlude」非常直白的字彙當做曲名,在演唱會的專輯中更可能出現Interlude 1、Interlude 2或者是Vocal 1、Vocal 2數量不等的純音樂或人聲,這些過場音樂曲目雖然稍短,卻往往有畫龍點睛的效果,甚至可能成為唱片中的亮點。

像是The XX在XX專輯中的Intro
整張專輯的概念彷彿在最初就可以看見輪廓,隨著一首一首的歌曲而更顯清晰。

再來則是Christina Perri在Loves trong的Interlude
短短51秒,把前六首深刻的愛轉變成後五首的強韌,木瓜之城的A Thousand Years也是她唱的

最後則是比較難分類的曲子,有歌聲又有很長的純音樂,Birdy在首張專輯Deluxe版本中的Comforting Sounds如是
這是首翻唱歌曲,她第一張專輯都是翻唱歌曲。

這首長達九分鐘的歌曲對原唱Mew來說含意更深更廣,歡迎自己google
一張唱片裡偶而出現的純音樂,比起嗓音有時更能傳達出深刻的想法,如同國畫中的留白,刻意的不填滿反而更充實,也更能享受音符的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