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惡德偵探制裁社/探偵の探偵】-非讀Book試讀活動



很高興這次有機會參加「金石堂非讀Book」的試讀活動,早在去年(2015)七月夏季檔日劇播出的時候就有注意到這部由松岡圭祐於2014年發行的小說,有別於以往推理小說的人物設定,主角紗崎玲奈鎖定的對象為惡德偵探。惡德偵探意即利用偵探的身分從事不合社會規範的事,特別的事,在制裁這樣無惡不作的偵探時,玲奈採取的手法會讓讀者大聲叫好。我認為恰巧可以對應到社會的變遷,無論法律或者制度建立的多完善,掌握相對多資源的權勢者,就可以在遊戲規則內謀得更多利益,而玲奈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使用體外的手段讓惡德偵探俯首稱臣。

故事的開頭從須磨康臣開設的PI(Private Investigator)學校說起,紗崎玲奈因為妹妹遭受跟蹤狂的毒手,而提供給跟蹤狂資訊的惡德偵探卻只因為利益不管道德倫理逕行調查,為了找到這個偵探同時避免這類事情的再發生,玲奈到了偵探學校學習相關知識。在日劇推出的情況下,閱讀的同時不免跟劇中選角加以連結,此時才發現日劇的選角和小說的原文雖有小小程度的落差,卻用另外的方式彌補。


主角紗崎玲奈原本就讀升學高中,有體操背景、模特兒的外表讓人無法忽視,性格則因為妹妹的事件鮮少露出笑容。對應到北川景子,多數設定都極其相近,唯獨人物的穿著與體格燒有出入,但在動作場面和演技上表現確實是有一定程度的水準。

峰森琴葉則由川口春奈飾演,和小說中的樣子根本百分之百相符,對玲奈如親生姊姊般的憐憫,還有對自己能力不足的懊惱,無論是文字或者是影響都清楚的傳達給讀者知道。雖然篇幅不多,但每每出現琴葉的篇幅時都能夠感受到玲奈的人性因為這個妹妹般的角色,讓她不再是孤獨一人。

故事裡還有須磨社長、阿比留社長等角色,隨著時序的進行,須磨社長開設反偵探課的目的恰巧幫助玲奈有個安身立命的落腳處,須磨社長內心的道德感讓他不顧眾人反對的聲音開設反偵探課。阿比留社長根本是天生反派,從初登場就讓人感覺到背後有什麼陰謀,卷一尾聲出現的綁架事件就很容易跟他連在一起。

整體而言,惡德偵探制裁社卷一像是個龐大故事的開頭,當然作者至今共四卷完結也揭露這是,但一本成功的第一集就是要讓讀者就興趣往角色的更深處探索下去。關於這點,我認為惡德偵探制裁社描寫故事的功力屬於佳作,特別是影像化的幫助下,更能吸引讀者閱讀。

這邊特別分享日劇版的主題曲,配合故事閱讀更增添其風味,還有日劇的預告篇,日劇不能演出來的尺度與角色的內心,從書裡更能體會箇中滋味。


惡德偵探制裁社主題曲:超特急「Beautiful Chaser」
日劇「惡德偵探制裁社」預告

再次感謝【惡德偵探制裁社試讀活動】。

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海街日記/海街diary/Our Little Sister】

"Mylittlesister" 由 來源。 使用來自 Wikipedia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File:Mylittlesister.JPG#/media/File:Mylittlesister.JPG 的 合理使用 條款授權

有沒那麼一陣風、一段旋律,會牽引著你的目光,往很遠很遠的地方看過去。剎時,幸福的味道伴隨海風撲鼻而來,整個人繞呀繞著,踏著退去的潮水,感受著心裡那暖暖的溫度。海街日記敘述著很平實的故事,用最一般的口吻讓人們體會到真正的親情,就是這樣簡單的電影。故事簡介(參考維基百科)如下:

2015年12月17日 星期四

【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星際大戰:原力覺醒】

A long time ago in the galaxy far,far away....音樂下


距離第三部十年就這樣過去了,星際大戰這部經典作品總算等到新的篇章,自稱鋁粉(比鐵粉弱)的我,在月初快點預定好今天的場次,這幾天也是爬了許多文章(超粒方、黑咖啡)的影片跟懶人包,試圖勾勒出在我腦海裡那模糊的影像。畢竟上一次著迷已經是首部曲那時候,為了新的三部曲當時才趕快看四到六部曲的錄影帶。這次劇情的重點,大家都知道從四到六部曲來看就可以了,西斯、歐比王、安納金,甚至尤達大師都已經是過去式啦,所以新朋友加入完全沒有門檻,只是少了點歲月的韻味。

在預告出來的時候,很多人都開始推測現在的角色可以對應到哪些人,就跟獵人和幽遊白書的對比一樣,反而會忽略J.J. Abrams是不是試圖創造全新的星戰視野?但是,當我們看到韓索羅、莉亞將軍(前公主)、楚巴卡、千年鷹號、光劍的款式,最重要是又來一個戴黑色面具的傢伙,想要不對照也難。不過在情感面上來說,能夠看到那些感動自己的角色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繼續在故事中流傳下去,某種程度上來說著實也令人開心。


這次不想寫故事內容,純粹就以一個粉絲的心態來分享這部電影,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迪士尼收購的關係,角色間的情感問題其實還滿容易讓人猜出來,雖說還沒有說到主角是誰的小孩,就能夠感覺到「我是你老爸」這個橋段感覺一定會出現。中魔王Kylo隨隨便便就把以前黑武士死不拿下來的面具,他人說脫就脫,大大減少了他的邪味。而自己走向黑暗方的理由,一如往常,留給影迷們腦補的空間非常多,只是討厭一個人、喜歡一個人在這部系列電影中,往往不需要太深厚的原因。




那麼我們就一起來腦補吧,就以武器這件事來說,以下感覺有雷(說不定上面就有雷),根據維基上面光劍的詞條,能夠使用光劍的人似乎可以掌握原力,畢竟是絕地武士(Jedi)的武器(歐比王說的)。在這一集當中我們看到Kylo、Finn及Rey分別使用過光劍,但是在劇照上Rey則是拿她拾荒護身用的長棍!比起來Finn拿爆能槍,Rey拿光劍是否還比較合理?不考慮誰是誰老爸,至少在角色設定上是不是較為正常。

為什麼要腦補?星際大戰就是有這種魔力,讓觀眾把自己投入其中,探索每一個角色的獨特生命歷程,去感受角色在光明與黑暗間的抉擇。而浩瀚的宇宙觀早已吸引無數星戰迷去探索、發掘,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同時不受疆域的限制。


作為一個續集電影,要如何抓住老觀眾與開發新觀眾,第七部曲我認為達到一定水準,同文章開頭所提,在角色的對比上可以讓人回味,但是在新角色上呢?透過性別、膚色的轉換,我想就是一個形式上的再耕耘吧。而這些新人物和我們熟知的星戰歷史建構在同一條歷史線上,更是吸引新舊觀眾一起邀約進入超光速旅程的絕佳設定。此集最後一幕,瞬間把大家重新收為星戰粉絲,根本止不住那雀躍興奮。

最後,飾演Rey的演員Daisy Ridley好耐看阿,那眼睛活靈活現,比路克更為光明的形象,未來值得期待!其他感覺就留給大家去體驗,票房鉅片一定會有很多更專業的文章出現,如果這篇可以讓你不會錯過這樣厲害的電影,那就太棒啦!

2015年12月15日 星期二

【激推,2015秋季檔日劇/Jp Drama 2015 Fall】

今年(2015)秋季檔日劇,總共追了六部,全部沒有棄追,除了對主役的愛之外,故事大體上都沒有什麼很糟糕的鋪陳,除了Siren實在太虐心,在每部8~10集的範圍內,都很推薦給大家觀賞。這次特別從片頭、主題曲切入,即便不看戲,聽聽音樂也好阿!日文歌的版權真的是很難找到官方的完整歌曲可以分享,喜歡的朋友再透過合法手段去購買吧。

2015年12月6日 星期日

【予告犯/預告犯】


如果在2015年內我還沒看MOZU電影版的話,預告犯這部日影絕對是我今年看過最棒的日本影視作品,沒有之二。這部由筒井哲也於2011年起連載到2013年約兩年全22話,共三冊的作品,講述在網路世代的現在,有一個頭戴報紙的男子,會在網路上直播自己的犯罪預告,隔天這位報紙男的預告都會成真。而報紙男挑出的制裁對象,有大有小,從食品加工廠到花心大學生,正因如此奇怪的正義,讓警視廳犯罪對策課東大畢業的吉野繪里香(戶田惠梨香飾)誓言將報紙男逮捕歸案。而吉野繪里香之所以格外憤怒的原因,是因為小時候的她曾經被霸凌,她卻沒有因此尋死,而是努力改變自身處境。所以對報紙男假正義之名,把社會上原本就不平等的問題,透過網路渲染,並且獲得認同的作法不以為意。

原來報紙男蓋茲(生田斗真飾)做這些行動是有其他目的,在一年前,發生了一件大事,那是件改變這群報紙男,讓他們知道為何而生的悲劇。而情緒的深度就留給大家去自行體會,看下面的預告絕對是不夠的,預告片遠遠比不上電影的厚度,以下直接進入心得。


電影以派遣員工跟契約員工為開端,來敘述在日本社會中,勞動力的價值認可,其去人性化的過程是極度不人性。即便政府有多少補償制度,當工作經驗出現斷層時,媒合單位、公司面試直接把勞動力價值貼上負值。使得在社會階級下,需要獲得協助的群眾無法靠自身力量,脫離原本的現況。就在這樣病態的輪迴下,窮人往往不是尋找金錢脫貧的可能,而是僅能擔心如何活下去。而這悲哀的現象,在五人談論自己夢想的時候,碰觸到我內心的最深處。

回到這個社會議題,走到電影中那般地步的社會底層人,不合理的工作時數、科層化的公司制度、能鑽就鑽的法律漏洞等。徹底去除勞動者對自己身為勞工的自我認知,難以群聚的勞動階級,力量無法結合間接使得自己被邊緣化。當翻身機會被現實擊潰的同時,對勞動者最衝擊的改變,是不再對夢想抱有希望,舉凡報紙男四人的夢想,其實都是普羅大眾只要努力一點就能實現的事。


這部電影深刻之處可以從戶田惠梨香在大排水溝跟生田斗真的對話下得以理解,電影雖然在敘述社會底層人們的生活狀況,但是對於失去「努力就能改變」的信念則設定在特定族群上,如同上圖中的五人為青壯年階級。在職業介紹所外的中老年層相對不符合懷抱夢想以及網路世代的設定,簡單說,這種現在產生的可能性,其實就是對照現在這個時代的我輩年輕人。這個社會對年輕人來說,其實並不友善,在沒有失敗彈性空間的社會結構下,一旦走錯一步是很容易結束一個人的可能性。電影中網路讓人與人貌似縮短的距離,其實被拉扯到無限大這樣衝突的概念透過報紙男蓋茲加以形塑,更顯得我們這一世代其實是很孤獨,在打這段文字的時候更顯無力阿!

電影後面三十分鐘,我幾乎是邊哭邊看完這部電影,完全可以想像到自己一個人在社會上的被孤立感,如果可以,誰想當英雄?戶田抱著生田的那一幕,社會上如果多一點關心,多一點對話,多一點正確的事,多一點多一點會更好嗎?


預告犯官方網站:http://yokoku-han.jp/cast.html
預告犯維基百科:https://goo.gl/KlN27s

2015年11月26日 星期四

【電影配樂分享/OST】


開始聽配樂也有了一段時日,在許多興趣裡,或許因為音樂之於我的重要性,慢慢的自己有了些心得,當然比起很多人,我是個菜鳥。在欣賞配樂的理路上,我其實很清楚自己的不足,但還是把握每一次分享的機會,試著讓更多人能聽懂我的語言。今年在自己交友圈(來來來哩來)及艸田空間,做了兩次的分享活動。大致上的內容並無差異,只在於參與活動的人,在日前艸田空間的分享中,我的高中同學一起參與分享,在聽配樂的這條路上,他一直都在我前面領航著,所以有機會和他做深入的對話,著實讓我感謝萬分。

如果大家對於電影配樂有興趣的話,在文章的後段,我會附上檔案,大家可以自已參考看看。首先先提什麼是電影配樂?


無論是電影音樂或者是歌曲,都可以從上圖的分類中去依循,簡單的說可以分為「原創音樂」、「非原創音樂」、「來源音樂」、「配樂(非來源音樂)」,另外還有預告片配樂。這裡非常建議大家上PTT的電影配樂板精華區去爬文,裡面有一些基本的知識可以了解,同時也可以找到一些在網路上有撰文的部落客版友們。


先從原創音樂談起,簡單說就是配樂家為了這部電影量身打造的作品,具有獨特性,和電影
的關係較非原創音樂來的緊密。配樂家在創作的過程,會試圖了解電影的故事,和導演溝通,進而創作出電影配樂。像是全面啟動的電影配樂,就是原創作品。


再來是非原創作品,以電影女人香為例,劇中著名的探戈片段,就使用了西班牙的歌曲作為背景,這個旋律後來也在魔鬼大帝-真實謊言中最後一幕出現。這樣的舉例,應該很明顯的感受出原創音樂和非原創音樂的不同。


這樣的例子也會出現在電影歌曲上,以雲端情人為例,該電影的主題曲「The Moon Song」就是導演和前女友的共同創作。這種例子拿迪士尼的動畫來做說明更為恰當,獅子王中艾爾頓強的歌曲就是另外一個很好的例子。


來源音樂則是電影畫面中出現什麼聲音,耳朵就聽到什麼聲音,以海上鋼琴師的鬥琴片段為例,就可以知道什麼是來源音樂了。


再來要說明電影配樂跟選曲的不同,過去可能在YA片中才會聽到電影選舉的原聲帶,近年來電影越來越商業化的同時,有電影配樂還有電影選曲的機會越來越多,像是變形金剛、飢餓遊戲都有這種操作方式。就以飢餓遊戲來說,找了知名配樂大師的電影配樂外,還會邀請知名歌手擔任選曲的工作,如果選的好,其實對於我們聽眾來說反倒賺到,兩種性質的音樂去感受電影作品也是一種方法。在這裡非常推薦飢餓遊戲的配樂跟選曲,都是一時之選。


打到這裡我決定偷懶喔,請大家自己點進去我的檔案裡頭看吧,有底線就是有做超連結到YouTube,圖片也有做連結。至於這些作曲家,就麻煩大家去維基或者google摟,選的這些人你一定有聽過。而我喜歡的作品,過去也時常分享給大家,如果對電影配樂有興趣,歡迎告訴我,我們或許可以聊聊,我真的很菜@@希望大家聽的開心。










Keynote:https://goo.gl/YXxSpI
下載位址:https://goo.gl/kZYP1D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

【民王/人民之王】


今年(2015)日劇夏季檔收視率可謂空前絕後的低迷,剛開季的時候,我也試圖追了幾部,半數棄追,唯一有完整看完有北川景子主演的「偵探的偵探」以及東山紀之主演的「刑警七人」。後者的理由大概是劇情走向平淡無奇,找不出什麼可以吐槽的點,除了東山紀之妻子的謎題未解外,沒啥瑕疵。以男性角度出發,倉科佳奈飾演的強勢角色,多少有一點擺脫靠外貌的刻板印象(喜歡的人可以google她的照片)。偵探的偵探其實雷聲大雨點小,自以為的北川景子跟貌似厲害的事務所,這樣的劇情厚度其實沒必要拍那麼多集。最後,在百花齊放的秋季檔中,我總算看了上季口碑極佳的作品「民王」!

這部由池井戸潤原作「民王」改編的作品,在編劇西荻弓絵的妙手下,把嚴肅的議題利用逗趣的故事呈現,讓觀眾可以簡單了解到其實政治其實要做正確的事,才無愧於人民居然是如此簡單的命題。池井戸潤最近被影像化的作品很多,像是這一季收視率節節高升由阿部寬主演的「下町火箭」、唐澤壽明主演的「羅斯福遊戲」、當然還有最重要讓堺雅人飛天的「半澤直樹」,可謂人氣作家!編劇西荻弓絵近期則有「安堂機器人」跟「SPEC」幾部比較有趣的作品,雖然我沒看過民王原著,但我個人猜測庵野秀明和堤幸彦是否多少把這麼特殊的風格帶給她,很遺憾的,她過去編劇的作品我一部都沒有看過。

回到民王來,這部身體交換的作品,我起初以為會像是新垣結衣2007年的作品「父女變變變」那樣,利用生理特徵跟情境來營造出有趣的地方。詎料,身體交換是假議題(這個名詞最近很愛用),回到初心來看待僵化的思考與體制才是故事主體。遠藤憲一最近每一季都可以看到他,有時候還同時在兩三部作品裡跑來跑去,在民王內飾演一個自視甚高,孰不知被黨內大老當做棋子的總理。其子菅田将暉則是一個心思細膩,卻一事無成的庸才,因為曾看到父親辜負母親,於是逃離家中在外生活。

兩個人在性格上截然不同,故事透過靈魂交換,讓遠藤憲一重新思考當初他從政的理由,回到人民身邊,看這個國家到底做了哪些事。而菅田将暉看到現實的國家是如此對待民眾,推己及人的心態,讓他堅持做他認為正確的事,常對父親說,如果連總理都不行,那要總理幹嘛?故事就是在現實、理想、藉口與實作間來回拉扯,而往往當兩人誠實面對事情,結果都會是好的。

政治這件事絕對不容易,舉凡環境、食品衛生、經濟、軍事、稅金、居住甚至是國家、民族等議題,每件事其實都要花時間去認識,遑論提出想法、發表意見。所以我們把監督國家的機會以及發展國家的資源,交給了那些我們認為可以信任的人,我相信,那些成為我們選單的排隊的人,對於這個國家、社會一定都有他們的理想,而往往這些理想及初衷都和現在的我們不謀而合!可是為什麼國家還是朝向了我們都討厭的方向呢?因為我們不再誠實,我們不再誠實面對問題,也不再誠實的解決問題。開始說迫於無奈、這次先這樣、下次會更好、反對黨的原因,許許多多的藉口出現,只為了欺騙自己不用去處理這個問題。

當政治家(配合日劇用語)越來越懂得閉上雙眼說話的同時,政客隨之誕生,有了強有力的角色背景鼓舞這些政客,國家自然而然被金錢利益給遮蔽。而民王給了大家理由去說實話,去改變這個社會,去回想自己的權力,同時思考自己的本心。在這些言論議題的背後,編導卻還能一直丟入笑料,輕鬆消化艱澀的議題。

在這邊大力推薦,希望到明年一月十六日,朋友們可以來得及看完,好好思考我們的國家與未來。特別建議參選人也一起看吧~

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

【Everest/聖母峰】-因為祂就在那


聖母峰這部電影剛上映的時候,在電影版的評價滿難抓風向,就像在山上一樣才剛看到遠方天氣發生變化,沒一會兒烏雲就來到身邊。故事的腳本建立在1996年的真實事件,而這個真實事件,除了有可能留存的通訊記錄、紙本資訊外,真正發生意外的過程理所當然是後人加以詮釋。在這點上,我認為導演掌握的手法就恰到好處,整個過程撇除主角Jason Clarke飾演的Rob有受到團隊成員John Hawkes飾演的Doug影響外,其他人員發生意外的過程,有別於災難片常有莫名角色做了難以置信的愚蠢行為,這部電影單純的詮釋1996年的事故。

1996年的這場事故的遇難人數,一直到了2014的雪崩及2015的地震前,都還是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年。對於登山這件事,我非常的外行,如果是整理資訊給大家,彷彿變成網路上的資訊農場一樣,所以關於電影的背景和這座大山的資訊,就請大家自己看一下連結吧。

珠穆朗瑪峰(聖母峰)wiki:https://goo.gl/Vk5NCr
聖母峰(電影)wiki:https://goo.gl/Y1sxI5
1996年登山事故wiki:https://goo.gl/seNkRD


回到心得上,對於一般人而言,特別是受到國立編譯館的教科書影響,對於世界上的著名高峰,多數人都只會記得第一名就是在中國與尼泊爾邊界的聖母峰。隨著中國官方使用珠穆朗瑪峰,台灣人也開始逐漸用珠穆朗瑪峰稱之。對於登山愛好者來說,這座山是否有著指標性的地位我不知道,不過對於常人而言,當自身愛好有個指標性的目標在眼前,我認為征服祂會是我人生中的一步,只是要花多久的時間走到那。

聖母峰這部電影其實滿玄的,要說從裡面獲得什麼感想,我想都是自行腦補、穿鑿附會而來,但是看完之後卻有被夢想埋下種子的感覺。我們看不到電影裡有什麼激勵人心的英勇行為,也看不到登山家們努力背後的辛苦汗水,我們只能看見一群人做了他們想做的事,卻伴隨著如此高的風險。在生與死之間,沒有指責與對錯,只留下被雪掩埋的足跡。應該是風景吧,山上跟山下的風景是如此的不同。



就以Josh Brolin(喬許布洛林)和Robin Wright為例,兩張照片的色溫是如此的不同,象徵唯有親身經歷才能看見屬於自己的光。延伸思考下,不難發現那種子是藏在角色背後的影像,默默的植入我們心中。

照片取自維基,by Thomas Fuhrmann

本片原聲帶由Dario Marianell操刀,這應該是我第一次聽他的作品,個人認為滿不錯的,從第一首The Call就有把人帶入山中的情境,隨著曲目的演進,完全就身歷其境的既視感(可以這樣用嗎?)

電影裡巨星眾多,還有Jake Gyllenhaal(傑克葛倫霍)、Sam Worthington(山姆沃辛頓)、Keira Knightley(綺拉耐特莉)、Elizabeth Debicki、Michael Kelly(話說因為看到Robin Wright,所以聽到Doug出現,我都以為在說他)。

聖母峰官方網站:http://www.everest.tw/

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

【Tor Miller/Headlights】- Be a Citizen


上大學後,第一個看到身邊有人去參與的社會運動是樂生療養院這個議題,隨著課程修習與年級增長,有機會看到過去社會運動的影像、文字等記錄,甚至到自己參與的過程中。對於「參與」社會運動的想像其實受到現實、個人的心態影響,變得不是那麼純粹,有點情慾、有點道德、有點虛假更有點訕笑。

2015年11月5日 星期四

【Spectre/007惡魔四伏】- 結束還是開始?

Photo by Dave J Hogan - © 2015 Dave J Hogan - Image courtesy

自1962年開始至今,共24部官方電影,六任主角,數不清(認真數可以)的龐德女郎,在這一次的作品裡,誠如倫敦首映後Daniel Craig訪談給人的想像,彷彿是一個世代的句點。2006年的Casino Royale(皇家夜總會),普遍不受看好的Daniel Craig把Bond的血肉帶到了世人面前,創造了一個嶄新的Bond形象。自此之後,傳統的英雄主義不再,007電影,慢慢變成Bond人格探索與自我塑造的過程,去偶像化的結果就是把Bond和Daniel Craig推到高峰。

Daniel Craig在007系列的第二部作品Quantum of Solace(量子危機),導演Marc Forster試圖延續Mr.White帶出的邪惡組織,卻在莫名其妙的節奏中變成邪惡軍閥跟黑心商人的小格局,整體而言,除了對Olga Kurylenko和Daniel Craig的愛以外,這部作品成了平淡的續集作品。

到了第三部作品,找來Sam Mendes操刀,首先大刀闊斧的斬去過去的伏筆,藉由M夫人和Skyfall莊園,重新回到Casino Royale裡的意象,營造出Bond的怯弱。但這次七號情報員不再是恣意揮灑憤怒槍隻,而是直挺挺的面對過去,縱然有再多的悔恨,至少有M夫人留下的國旗哈巴狗。作為系列作品50週年,Skyfall著實讓人印象深刻,姑且不論這集的007少了點柔情似水(其實這些作品女權有顯著的提升)與高科技武器,光是用來致敬的Aston Martin DB5就象徵這是部正宗007系列電影,替50年畫下一個很棒的逗號。

Spectre挾帶著熱烈好評上映,這部最長的007作品顯然是Daniel Craig情報員生涯的期末成績單,當然也是因為有Sam Mendes導演功力,在這第24部電影裡看見James Bond之所以變成我們熟知浪漫又多情的特務前因後果。


跟著Sam Smith歌聲出現的是,Vesper Lynd(Eva Green飾)、Le Chiffre(Mads Mikkelsen飾)、Dominic Greene(Mathieu Amalric飾)、Silva(Javier Bardem飾)過往的片段,敲響了墨西哥亡靈節(Day of the Dead)歡笑聲,引出這些年來Bond手刃或救不了的生命。原來八爪章魚的惡魔黨,就是這些原罪的始作俑者,獨來獨往的Bond不顧M先生的反對,堅持尋找真相的過程裡,最新的龐德女郎Léa Seydoux又是以不情願的姿態出場,再一次的表現女性堅忍那一面。

女主角Léa Seydoux這些年真是大放光彩,無論是商業片還是藝術片都可以看到她美麗的倩影。在電影中飾演Mr.White的女兒Madeleine Swann,還記得Mr.White嗎?就是把Vesper Lynd騙的團團轉的壞蛋。利用Mr.White和Spectre串連在一起,合理把恩怨收束在金獎得主Christoph Waltz身上,量子集團中邪惡Greene還可以理解與Spectre關係之合理性,前M夫人玩物(誤)Silva是Spectre一手促成,就讓人比較無法理解,不過有人願意把罪往身上扛,再去深究似乎意義也不大。

把過去的故事在這一集藉由Spectre簡單創造了二元對立,在電影最後Oberhauser替Bond貼上的那些照片,呼應著片頭,極度明顯的把Daniel Craig所建立的史觀作一個階段性的詮釋。在Skyfall裡,原以為放棄的前兩集故事軸線,在Spectre裡作結,斷了那些留下線頭的伏筆。導演更是在劇末讓Daniel Craig和Léa Seydoux再次坐上經典名車離開,這在Daniel Craig飾演的007中從未有過,前三集,哪一次Bond結束的時候不是孤單一人,但是在過去的Bond,這樣的結尾則是稀鬆平常,還記得Pierce Brosnan曾經在MI6的溫度監視器下,和女人交疊在一起作結的畫面吧。不就象徵的悲情的Bond生命史告終,往後的日子裡,Bond要花心還是可以享受幸福都成了開放選項。

最後,身為影迷的我當然是很希望Daniel Craig可以繼續擔綱演出,卻也能想到他不願被貼上標籤的心情。不過,既然演了007,這輩子應該都擺脫不了吧,既然如此,何不創造出屬於自己的James Bond,搞不好007也可以拿奧斯卡阿!而且,如果哪一天可以讓Rachel Weisz一起演,不是也很有趣嗎?

Spectre預告
Spectre主題曲

補充:現在的電影投資與包裝真的是越來越用心,光是誰唱主題曲,就可以創造大家討論的話題。從電影開拍的記者會到贊助商的置入商品,都是錢,不過在這樣大型商業片的背後,如果有更多的討論價值、空間,這樣充滿資本主義的符號,個人也是相當樂見。畢竟一部有歷史背景的作品,如果有更多值得討論的物品、故事隱含其中,某方面也加深了電影的廣度。

007官方網站:http://www.007.com/

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Cooties/殭屍小屁孩】


Cooties(殭屍小屁孩)是部莫名搞笑的B級活屍片,其實我滿喜歡活屍電影的,扣除活人生吃那種很驚悚,或者是陰屍路(The Walking Dead)那種太多劇情的電影,大量活屍跟真人的戰鬥我都滿喜歡。這部電影找來哈比人主役Elijah Wood(伊立安伍德),還有The Newsroom(新聞急先鋒)配角Alison Pill一起主演。

故事敘述(截自官方YouTube):一名國小女童不小心吃到感染的雞塊,變成嚴重暴力傾向宛如喪屍、力大無窮,隨意攻擊他­人,並透過咬傷別人傳播病毒,但此病毒只會影響到青春期前的孩童,對於年長的大人進行­攻擊。瞬間病毒蔓延校園,所有學生都感染發狂,攻擊師長,將他們團團包圍,彷彿甕中之鱉;倖­存的老師立馬組成『您老屍卡好』自救小隊,利用校內的器材當成武器,殺出重圍來保住生­命…

感覺正經八百的敘述,卻是在一群腦殘教師的搞笑演出下變成像是末日來臨,明明對抗青春期前的小孩,不是把手頂在小孩額頭就可以把他們吃死死嗎?還有殭屍的腦都已經壞掉卻還可以思考破壞電話及開鎖等等!

不知道是生物老師還是什麼來著的,可以徒手開腦,還聲稱只要有工具就可以製造出疫苗,在腦殘學校裡的腦殘老師居然有這麼專業的技術,那為什麼還必須屈就在這間學校?其實這部電影老實說還是滿好笑的,雖然這麼多擺明就是要讓觀眾吐槽的橋段,卻還是讓我笑出聲音!這一切的一切,我想都是因為我對活屍的愛吧!


雖說故事很愚蠢,但是對於這些小孩子演員,在電影中一直講超齡的台詞,加上那些特殊化妝搞的好像真的一樣,對小孩子難道不會有陰影嗎?故事邊演,我卻很出戲的想這些問題!而連演員自己都拿自己開玩笑,像是男配角Wade笑男主角Clint哈比人(Hobbit),不知道這是電影的人搞不好以為是脫口笑的橋段設計,其實整篇都滿像週六夜現場有可能出現的短劇。

或許這是一個社會議題也說不定,好萊塢為了把成人和小孩的差距拉近,可以發現在活屍電影中除了成人以外的活屍,連狗或突變種都比小孩子來的有危險性,對於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而言,這樣的情境分配很明顯可以看到工作機會的不平等。這樣一來,Cooties這部作品,對於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其實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不要讓普通人笑小屁孩殭屍弱,只要有心、有舞台、有機會,小屁孩殭屍也是可以幹掉大人!

最後附上預告片,推薦給正在照顧小孩的大人們,不要隨便給小朋友吃雞塊喔!
Imdb連結:http://www.imdb.com/title/tt2490326/?ref_=ttmd_md_nm

2015年10月24日 星期六

【Zinnia Flower/百日告別】

百日告別是林書宇導演在妻子過世第107天後,開始動筆記錄這段過程而產生。

故事簡介如下(參考官方臉書專頁):
你走了以後,我一個人的旅程……
育偉和心敏在同一場連環車禍中,失去了他們的另一半。早晨的吻與咖啡的香,彷彿還留在唇齒間;雜亂的杯盤和陽台上未乾的衣物,記掛著他們一早外出的匆匆。只是這些貼身的如常,轉瞬已成遙不可及的幸福。
育偉以酒精填補著悲傷空洞,短暫的高潮只是注定徒勞的麻藥。心敏日日料理著未婚夫留下的食譜,來不及走完的沖繩蜜月旅行,也只是流不乾的淚。
而那一天,巴士緩緩開在蜿蜒的山路上,夕陽偶爾灑落在育偉和心敏的臉上。他們靜靜地看了對方一眼,像是從彼此身上看到自己,他們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生死的議題對於沒有經歷過的人來說,是一個難以想像,同時不願加以碰觸的議題,即便看了演員如此動人的演出,卻仍然有一些距離感。因為我是先看林書宇導演的散文「你走了以後,我一個人的旅程:林書宇的百日告別」後,才進場觀看電影。從文字轉化成影像,如同導演所言,這其實都是為了他自己而做的過程,對於導演來說,其妻子的百日或許到電影下檔、播映結束、相關發行品也上市後才能告一段落。

也是因為這樣,在電影裡可以更明白的看到導演自我的投射,把味道和旋律透過兩個不同的故事,卻又同因車禍串連在一起,影射自己的過往歷程。走出傷痛是一段與自我的對話,從亡者的讚頌中撫平生者的哀慟,循著足跡去找到逝者曾活在這世上、心中,這對話彷彿一篇樂章,在最後的小節末有個反覆記號,同時還有個漸弱的符號。反覆襲來的不捨,什麼時候完結沒有人會知道。

對於這個談離別的故事,以伴侶作為敘事主軸是很特別的,在演員訪談中也有提到,伴侶是這世上沒有血緣關係,卻是最深愛的那個人,這也呼應了劇中演員必須利用探訪來找到曾在身旁的那人活過的證據。

其實這部作品真的很難打出心得,不只是我的感覺零碎,我覺得連導演在散文的書寫上也是極端破碎,感覺想到什麼就寫什麼。電影或許是經過潤飾,可以看出敘事方向,但是情緒的掌控,如同海浪般難以捉摸,起起伏伏的呼吸,不停的把觀眾打上岸邊又拉回海裡,或許,當我遇到這樣的事情,我也會變成如此吧。

如果大家進場欣賞這部電影,我想推薦的是林嘉欣的演出,我覺得恰如其分,可以明顯感受到她的世界因為這場意外而崩壞,卻也因為未婚夫而重新建立起來。電影配樂,蘇打綠阿龔的配樂深深覺得有一定的水準,特別是片尾工作人員名單的那些音樂,可以收拾起遺落的情緒。導演的運鏡,除了自然、美好外,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那些人物、景色的角度都把觀眾帶進導演的世界。唯有故事的解讀留給進場觀眾去自行詮釋。

百日告別預告片
百日告別主題曲

題外話,在劉若英寫的序有提到義大利作曲家Ludovico Einaudi,導演說他是聽Ludovico Einaudi的音樂完成這本散文,這位作曲家之前也有推薦給大家,最近他新專輯Elements剛推出,再次強力希望大家可以聽看看,絕對好聽到不能自己!
先來一首聞香一下!Ludovico Einaudi - Night

百日告別官方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zinniaflowerfilm

2015年10月20日 星期二

【原聲帶選曲分享】

是否還記得之前寫過一篇【原聲帶裡的murmur】這篇文章,多少提到電影原聲帶的種類並不全是純配樂,有的會使用流行歌曲,有的會引用過去電影的配樂。特別在流行音樂這類配樂又以YA片(Young Adult)的電影為大宗,今天就來分享最近聽到和過去喜歡的幾首音樂給大家。

2015年10月14日 星期三

【Paper Towns/紙上城市】

「看看這,這些紙房子、紙街道,連人們都是紙做的」,Cara Delevingne飾演的Margo在奧蘭多SunTrust buliding大樓上看著自己住了十一年的城市所說。

【Hollywood in Vienna 「Inception」/Hans Zimmer ep9】


我可以很精準的算出那些日子
特別是在泥沼中浮沈的時光
卻想不起來妳的容貌
更不用說那囚錮我的消波塊

時間帶走的不知道是我心裡的哪一個部分,還是說
其實時間是留下某一部分

不見的那些玩意究竟是潛意識幫我丟掉
還是我腦補過太多劇情

砌起回憶的一磚一瓦都是自家經營
就連搬運都得靠自己
但還是對失去的記憶感到抱歉
打到這,時間給了最大的恩賜就是
讓陀螺繼續轉

2015年10月7日 星期三

【Neon Genesis Evangelion/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は】

兩天重新看完TV版新世紀福音戰士,無法理解以前為什麼會啃的下去,庵野秀明跟貞本義行創造出的世界觀與故事如此艱澀難讀,同時充滿許多負面情緒,即使最終碇真治內心重新拾起自信,察覺到眾人對他的重要及肯定後,面對自我展開新篇章。自16集真治液化後,太多意識流的敘事方式,在NERV工作的每一個人都有內心的缺陷,使徒接二連三的侵入讓未能結痂的傷口,鮮血連滾帶爬的湧出,停滯不前的畫面卻止不住鮮血的直流。

2015年10月2日 星期五

【行/謝銘祐 ep8】


思考草根運動一陣子了,遲遲無法找出答案
非常老實的說不出自己的根或者家鄉是怎樣的模樣
生命歷程全部都在台中生活,因為「家」這個概念
讓我喜歡后里這塊土地,也因為這樣遺憾自己對它的不熟稔

聽了這首行,似乎有點輪廓出現
走過這塊土地,創造自己跟他的連結
應該可以大聲說,這是我的家了吧

2015年10月1日 星期四

【Wawa No Cidal/太陽的孩子】

首先,謝謝台中哲學星期五舉辦這次活動,讓我有機會能進場看到這麼棒的作品。某個政治人物前些日子說到,台獨已經成為年輕人的先天因子,有別於舊時代人們的覺醒,大聲喊出「我是台灣人」彷彿變成青年世代的中心德目。話說,中心德目還有人知道是什麼嗎?太陽的孩子以台灣原住民為主體,把原住民青年返鄉、身分認同的議題,用經濟開發、社會亂象加以包裝,帶出了我認為台灣年輕人所面臨最大問題,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

Panay是個離開花蓮,獨自在台北生活單親媽媽,努力工作撫養爸爸和一對姊弟。直到有天爸爸病倒回到家裡,才發現原來自己關心的人都在這裡。觀光飯店走進部落,記憶中金黃色的稻田不知何時已不復存在,為了復育這塊土地,重新連結自己和土地的關係,她找了族人一起重啟梯田,種植有機的海稻米。故事中當然遇到許多阻力,Panay在處理問題的同時,也慢慢讓家人與居民一起思考家在哪裡?自己又是誰?的認同議題。故事的心得,相信大家進了電影院一定會有很多想法。

對於我而言,「太陽的孩子」裡提到的原住民困境並不是那麼誘人,反倒是隱身其中的土地/身分認同,是我輩青年人在生命的過程裡,先天缺乏下最難以解決,又或者說是轉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尖銳課題。比起台灣原生擁有者(通稱:原住民)受到多次殖民政權的統治,時代經濟的干擾,在社會上很明顯呈現出資源相對弱勢。如同電影中阿公說:「過去清人拿槍砲奪走土地,現在漢人則用金錢買走土地,我們不是有錢人,一旦賣掉土地就買不回來。」他們的社會階級和經濟狀況是難以改變的!

回過頭看我們這一代青年人,當然許多都是結構上的問題,我不知道如何去改變,但這些問題都開始在我們身上萌芽。國族認同的議題已經不再是選舉日前夕才會被拿出來討論的問題了,無論是1949年後跟隨國民黨政府撥遷來台,或者是更早在清領時期的拓荒者,那條和中國連在一起的線藕斷絲連至今。混凝土式的教育把國家和文化綁在一起,台灣獨立跟中華文化之間明明是兩個不同體裁,卻被拿到同一個學科下去比較,而我們就在似是而非的衝突下,找不到那屬於我們的道路。

Panay因為去原民化讓她成為了部落之光,表面看來是現代社會進程的哀歌,但反過來看,Panay還有祖先依稀的輪廓可供追尋,循著水圳、瞭望大山去重新建構出原有的連結。現代文化,特別是資本主義的暴力入侵深刻體現了文化與文明的衝突。觀光客把原住民文化經由金錢量化,觀光飯店更是裹上提昇部落生活水準的精品外衣,正反的樹立極其明確。導演們拋出許多價值觀的問題,電影中都未直接表示意見,劇末海稻米的熱銷和Nakaw在電視上對抗怪手的辛酸更是價值衝突與對立。

說到文化與文明是否對立,想到前些日子到了蘭嶼旅遊,因為民宿就在7-11隔壁,前面正有一台改裝發財車在賣紀念品,在挑選時忍不住發揮社會系本色。先從這些手鍊是不是自己做的,再跟老闆聊到材料阿、圖案的意義阿,最後說到你們希望7-11來到蘭嶼嗎?她說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可以幫他們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又不是住在這裡的人。

我們這些白浪或許比原住民們擁有更多資源、受到更多教育,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幫其他人發言。同樣的情況不也可以換成布爾喬亞階級甚至國家機器替普羅大眾發言嗎?社會主流價值的定義隱藏多少符號在背後,多數人在面對現實壓迫時,被迫不自覺的去除主體性,而自我卻也緩慢於其中流失。

太陽的孩子導演勒嘎.舒米的母親說到,當初他願意恢復族名的時候是多麼的感動。這樣的情感悸動,我自覺難以想像,美國人也是從殖民轉向多民族的熔爐,他們卻以自由國度自居,把這樣的文化形象樹立成美國夢。台灣至今卻仍然受到黨國色彩、資本家、扭曲的媒體也是俗稱第四權(實際為第四階級(the fourth estate))、不符時宜的法律,最重要的是不肯面對事實的人們,讓台灣的角色定位曖昧,島人因而混沌。


我以為台灣電影已經不再需要官方網站,卻在太陽的孩子上看到電影工作者對自己職業的堅持,做事不難,做好做對才難。以下是從官方臉書專頁轉貼的照片,下了小標分享稍嫌模糊的意念。

 認同過程
 阿公的堅持
 傳承與約定
 土地    家
 從哪裡來?
 我是誰?
滿足的定義

非常推薦「太陽的孩子」給大家,素人演員們對台詞的生疏表現自然不刻意,讓觀眾能更體會原住民們對於生活與溝通的方式,讓人可以重新思考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方式及定義。

太陽的孩子預告片:
太陽的孩子主題曲:
太陽的孩子官方網站:http://www.filmosa.com.tw/
太陽的孩子官方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wawanocidal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