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0日 星期三

【Hand to Mouth/當收入只夠填飽肚子】


這本書與其說是書,倒不如說是一篇很長的黑特(Hate)文,是作者Linda Tirado自述自己生活的大型日記。要從這裡得到什麼真知灼見有點沈重,但本書指出了幾個很重要的事實,像是窮人的價值觀、窮人的生活選擇、常人讚嘆的真實美國生活等等。作者利用口語化的文字(經過翻譯要說是譯者也行)讓讀者能夠很清楚的認知自己在整個社會階級的地位,進而發現自己那些行動是受限在收入下。在文中的薪資水平狀況下,要經由努力工作、社會補助、社會救濟、教育文化來改變自身現況是不可能的。當然,這樣的言論缺乏大規模的研究佐證,但也因為如此,可以清楚看見社會結構是傾斜,而斜率會隨著等級有顯著的變化。

在看這本書之前,對於要怎麼把兩個國家的消費力做對照,光靠想像是不夠的,經濟學上有許多指數試圖量化各國間的收入,像是GDP、GNP、PPP等,對於經濟學被當的我,實在有些難度,我選擇用GNP來讓大家對台灣和美國之間的收入差異有基本認知。美國在2013年的人均GNP是5.375萬美元,台灣2014年的人均GNP則是2.339萬美元(資料來源是wiki跟新聞,有興趣的人自己再去政府網站查吧)。

雖然在可以使用的消費金額上有高達3萬美元的落差,但是必須考慮在消費物件上的差距。比方說一台堪用的二手車在美國可能數百美金,在台灣卻是不可能出現的價錢;反之在美國的食物和台灣又是另一種差距,對於閱讀這本書的人,對於作者選擇生活必需的先後順序,那樣的價值觀也應該考慮進去,這樣一來會更能夠理解,在那樣的生活條件下,為什麼她仍會落入那樣的困境。至此,老實說要依靠這樣的一本書來詮釋或者借鏡台灣社會,是有點狹隘,但是,如果只是討論其中的抽象議題,則放諸四海皆準。


媒體與政府逐漸成為富人的傳聲筒,社會公平傾斜的情況下,貧窮的人們道德標準並不會隨之降低,反倒是更能清楚看見為了活下去,什麼是必須,什麼則是可以捨去。去除理想性的觀看這件事,無法拔除社會階級烙印在不同生活水平的人們思想中,作者也是身在其中才得以寫出整個故事。在書本尾聲中,作者明白指出,如果富人願意施以小惠(我轉化了他的文字,不過聽起來這樣才是她的口氣),窮人會願意為富人而死。

總的而言,這是本描述現象的書,而作者試圖付諸在書上的價值意義,就給大家自行討論吧。

2016年1月10日 星期日

【Sleeping with Other People/愛睡在一起】


我真的等這部電影等了好久喔!早在去年日舞影展前,就注意到這部電影,沒有半年也有十個月再等這部電影上映。Jason Sudeikis最近的電影是We're the Millers(全家就是米家)、Horrible Bosses(老闆不是人系列),Alison Brie則是演出電視影集Community(廢柴聯盟)和Mad Men(廣告狂人)。很明顯的諧星在講述都會人性愛的電影裡會有什麼突破呢?

起初在預告片中,我以為會是把焦點擺在放蕩的性愛上,畢竟有個身材火辣的女主角,導演是不是會拿這種橋段當做電影賣點。可是,如果是這樣一般的電影,又怎麼會在日舞影展上獲得大家的注目(當然可能是片商的手段)。事實證明,比起庸俗的電影想像,這部作品和演員過去的演出有點出入,或許也是我關注他們不夠多,不知道他們也可以演出不需要那麼外放的電影。


劇情簡介(出自觸電網):
傑克、蘭妮就讀大學時,一時衝動把“初夜”獻給了彼此,但隔天一早蘭妮卻消失無影蹤。12年後,他們意外在一場「性癮互助會」重逢,兩個人都成了超級大玩咖,傑克睡遍了有美眉、蘭妮愛睡別人的老公…為了不重蹈覆轍,兩人約好談心不談“性”,當個「柏拉圖式」的好朋友,互相鼓勵打氣,早日擺脫性癮。他們不是情侶,但行為卻很像,而當愛情來的時候,他們卻不能睡在一起。

上面的簡介讓人覺得有點八股,事實完全不然。在兩個人重逢後,透過了一些瑣碎的橋段,場景接著場景,配合大量的對話讓角色浮出,同時可以慢慢理解在十二年間他們的心態到底變成怎麼樣。唯一比較可惜的地方是,對於這樣的故事走向,觀眾非常容易猜到,但其實我內心也是非常希望故事有個Happy Ending,所以這點對我沒有影響。除此之外,在台詞那麼多的情況下,是不是有更多互動可以讓觀眾一起動心。比方說買電視的橋段,藉由收銀員來閃觀眾,其他多數片段都是兩個人,有Safe Word的前提下,要有火花著實有點難度。


除此之外,在景色還有音樂上的使用就讓人很投入了,國土民情的不同,在我們國家或許比較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但這樣開放的人際關係代表的是一定程度的誠實,對內心渴望的坦率等等,藉此建構出一個成熟的價值觀也說不定。

這就是一部很簡單的都會愛情喜劇,非常值得和閨蜜還是情人一起欣賞,找尋那埋藏已久的慾望,回憶起珍惜對方的時刻。



原聲帶使用的音樂一個一個找太麻煩了,幸好有人整理了其中幾首歌曲,分享給大家,一起享受那個情緒與氣氛吧。

最後,預告片奉上,Alison Brie同時給大家回味一下。



【Good Kill/巡弋狙擊手】-誰決定了正義,又是誰執行了正義


最近對於貌似談論深奧議題,卻總是聚焦在真實角色的電影特別有感覺,Ethan Hawke前兩年的作品,有足以拿奧斯卡的Boyhood,也有引起廣大鄉民討論的Predestination,其他娛樂電影就不用談了,這部Good Kill(巡弋狙擊手)反倒是讓我想提筆的特殊作品。

故事在講述911過後,美軍為了打倒恐怖主義,利用無人戰鬥機讓遠在拉斯維加斯的飛行員,打一場相隔半個地球的「正義」之戰。每一天主角Ethan Hawke在一萬公尺上空看著那塊,高層認為滋養恐怖份子的土地上,發生明目張膽的邪惡時,不能出手干涉。只能奉長官命令,幹掉有可能從事恐怖活動的人,對於殺人這件事,軍中還有CP值可以作為參考。這種把人命放在天平上比較的行為,加上透過螢幕殺人,讓Ethan Hawke整個人的價值逐漸解離。

這樣去人性化的過程,不僅影響到他的工作,最可憐的是受到保密限制的家人,不知道老公在做什麼的January Jones,只能帶著小孩離開。故事就是在這麼扭曲的現實下發生了。對於那些西方國家為了讓中東地區保持混沌,只為了確保自己國家產業利益的文章已經太多,正因為如此,這種把焦點聚焦到單一家庭的故事,更有其衝擊性。2014年的電影American Sniper(美國狙擊手)以一種美帝英雄主義編織出的形象電影,和這部一樣是2014年的電影,在角色的張力上根本是光譜的兩端,卻同時顯示出了一件事。到底「正義」是什麼?誰又可以「執行」正義?


除了電影好看外,原聲帶讓我更為驚艷!Christophe Beck的配樂我聽的不多,只有Edge of Tomorrow(明日邊界)讓我稍有記憶點,但是這張作品情緒的起伏低調有深度,有玩過COD系列作品的人都可以感受到,在MW2以前的作品較為擬真,需要潛伏的畫面和這張原聲帶超級搭!以下是精華版,喜歡的人Spotify上面也有,可以去找來聽,真的很棒!整張專輯,我最喜歡的是第17首「Five Miles Away」,如Ethan Hawke最後驅車尋找妻兒的畫面,絕佳。


2016年1月9日 星期六

【Lowercase Noises/This Is For Our Sins】



各式各樣的情緒積累、無窮無盡的關係、接踵而來的待辦事項。無法消除掉己身之罪孽,彷彿降世之日就伴隨左右的氣味,浸入全身的毛細孔中,指望救贖的靈魂。

Lowercase Noises官方網站:http://www.lowercasenoises.com/
Lowercase Noises官方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lowercasenoises

2016年1月8日 星期五

【Scouts Guide to the Zombie Apocalypse/殭屍教戰守則】- 先別管馬蓋先了,你聽過童子軍嗎?


如果不說這是殭屍教戰守則,你會不會以為這是星際大戰的惡搞海報?這篇拖太久了,好想敷衍了事喔,不過又很想跟大家分享這部電影,痛苦阿!!!活屍片一直都是我喜歡的片種,之前也分享過了好多活屍電影,但是我的口味完全膚淺,一定要有血漿、正妹、腦殘劇情的才能夠引誘我吞食!這部電影非常剛好碰,連三中達成強制收看的條件,帶領我進入小時候灰狼的幼童軍年代(遠目)。

故事劇情就在愚蠢至極的科學家因為想吃零食,完全沒有注意到清潔工在實驗室裡發生的鳥事,導致病毒流到小鎮上頭開始。老派的故事在童子軍的愛恨情仇下,開始有了新花樣。


我國小的時候參加過幼童軍,對於象徵等級的勳章可謂再熟悉不過,彷彿人的價值就是由對面電繡的商家裡就可以買到的布章決定,拿著一本告訴你做什麼事可以得到什麼認證的冊子,累積經驗值希冀指導老師可以看見我牽著老太太過馬路。這樣的RPG人生可以玩到什麼時候?請流浪漢買酒、意淫大奶警察、妄想進入脫衣酒吧,甚至想著同學姊姊打手槍,童子軍是什麼?能吃嗎?


這部電影完全無壓力的宣洩人生的壓力,主角們幹掉小鎮上的鄉親完全不會有道德枷鎖,即便是隔壁鄰居,爆頭還是相當乾脆!故事在怎麼不合邏輯跟無腦都不會影響觀賞的興致,特別是有一些低級與腦殘的笑點反而讓人驚訝,這些小孩子怎麼會知道!


主要演員中不得不提,花瓶中的花瓶Halston Sage,常看YA片還是美劇的人應該很常可以看見這名演員,光是2015年就有三部電影的演出,全部都是花瓶@@。只是越看越像無尊,笑的時候牙齦的露出讓我不免和珍珍聯想在一起,完全不知道該用什麼角度去看這個年輕的演員

殭屍教戰守則 預告片

PS:喵星人一定會喜歡的電影無誤!

【Foxes/法西絲】


很久沒有寫音樂了,注意到Foxes是當年Apple每週還會送一首歌曲的時候,隨後當首張專輯上架,聽到Glorius一整個愛上這有點破聲,但是又有一點靈性的歌聲!接著在花果山裡看到推薦文,才開始重複播放Foxes的首張專輯,在這裡只能再次大力推薦,非常好聽!

2016年1月7日 星期四

【Sicario/怒火邊界】- A piece of THE huge picture


邊界系列和Emily Blunt畫上等號了嗎?自從明日邊界(Edge of Tomorrow)後,Emily Blunt正式成為動作界女星,台灣片商的命名邏輯實在很難讓人理解,這部明明在探討墨美邊界,毒品議題的劇情片,片商預告搞的像是動作片。對於抱持著錯誤期待進場的觀眾,相信這部電影一定讓人很難評斷,不過事實上,只要有機會進到導演鋪陳的世界裡,其實就很難逃出現實社會羅織出的泥沼中。

這張海報把墨西哥的險惡表露無疑

這些年來,國際新聞不時提到墨西哥毒梟的猖狂行徑,前幾天才有市長就任不到一天,就被毒梟處決的新聞,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不知道,但是我們可以從這部電影裡,透過劇情、音樂去感受那種生活的特殊節奏,較為容易的去想像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模式。

世界是平的在講述透過科技,讓市場、個人得以快速的在全世界流通的可怖事實。當世界如此,一牆之隔的墨美間,隨著時代的變遷,其嵌合程度更是常人所難以想像。兩邊的風土民情、法律規範完全不同的情況下,壞事不會因為這樣而有所不同。此時,制裁這件事情就變得非常的詭譎。到底何種正義才叫做正義?


三位主角,各有不同的立場去詮釋他們所謂的正義,只為了去除「惡」,毒品交易、人口販子都只是惡的體現,反之,逮捕歸案、就地正法也都只是善的體驗。而到底,制裁這件事本身該因為地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達嗎?惡的極限有死亡可以一以貫之,但是善呢?正義呢?

這部電影就是在講述這麼沈重的一個故事,整個走向不像是電影,反倒像是紀錄片般的傳達出Emily Blunt的無奈、Benicio Del Toro的冷酷、Josh Brolin的現實,有種三位一體的感覺。同樣一件事情卻因為立場不同,而有不同的裁決方式,但無論選擇哪種,苦難依然在。在這樣的演出下,配上Jóhann Jóhannsson的配樂,一整個就把層次拉高,我們該思考的到底是什麼?

一部沒有答案的電影,傳達出很碰觸人心的衝擊,一整個紀錄片的情緒從影像跟音樂中冒出,是部值得一看的電影。

Sicario 預告片
sicario 原聲帶

2016年1月3日 星期日

【歸巢搖滾/Return Rock】

為期兩天的「歸巢搖滾」結束了,從一個多月前看他們種下種子,直到今天開成了花、結成了果。對於籌備這些工作的幕僚們,我感到由衷的佩服,佩服他們堅持把夢想帶給我們;對於創造風景的藝術家們,我感到由衷的感謝,感謝他們耕耘出富足的景色;對於服務人群的志工們,我感到萬分的驚奇,驚奇他們全自動的完成一系列的服務;對於來擺攤的各個組織團體,我感到十足的生命,他們就是從這塊土地孕育而出的頑強小伙子。

看到越多畫面、聽到越多故事,發現絕對沒有一帖良藥可以治百病,我們期待一個橫空出世的政治明星來扭轉局面。創造一個「你我所謂」正義、公平、有機會,諸如此類充滿抽象語彙的未來,找個很夢幻的理由再度把自己的權力交給一個他人。很奇怪吧,為什麼我們對未來充滿期待,卻要假手他人幫我們完成?

這場音樂祭裡,我看到的是其實我們就可以做很多事,整個活動由屈指可數的人一手策劃,從理念的發想到活動的執行,跟選舉一點都沒有關係,當然呈現的方式和慈庸息息相關,但是這個活動到底需要一個這樣的主體嗎?

活動意象從「回家」開始延伸,早在選戰初期,來來往往的幕僚們都發現在這塊土地上,人是不被抓住的,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開始有朋友跟原生土地失去連結。除了在生活上失去連結,在精神上也有可能失去連結,某種程度上,我們賦予自己「過客」的實質意義。

而歸巢搖滾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逐步誕生,這段過程裡,我聽到了好多人提出想法。到了這一兩個月開始看見枝芽茂盛成林的流動下,慢慢發現,雖然藉由選戰灌溉,但果實的樣貌卻充滿主事者的臉孔。那些理想再也不抽象,很豐美的呈現在我的眼前。


透過儀式召喚出人群的舉動很純粹,因為想聽,所以到來。個人透過分享得到實踐,同時感受到生命力,在稻田裡的這件事極其象徵的帶出人們的靈魂。在這裡不停的碰撞與再創造,才得以完成個人,這麼簡單的一個定義卻花了超過半年才能夠實踐、傳達、驗證。

言不及義的語句裡,只是想要表達,想聽音樂祭,其實我們可以自己來!既然這樣都可以了,想要怎樣的議會,我們自己來;想要怎樣的國會,我們自己來;想要怎樣的社會、政府,我們都可以自己來。


昨天沒下雨、今天下雨,好多人來。而一大群一如往常的人,更顯寂寞。